第(2/3)页 也算是满足一下李逍对于这段历史的好奇心吧。 朱由检刚才说的什么李自成、魏忠贤、东林党这些,李逍都曾听说过一二。 对于朱由检说的这些人也有一些浅薄的了解,所以也没有出声打断朱由检,静静的听他继续说下去了。 可是朱元璋却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些名字,当即便开口问道:“等等。” “你之前不是说大明王朝的覆灭是从一个九千九百岁的太监开始的么。” “怎么现在又出现了什么魏忠贤、东林党了?” 李自成朱由检前面就说过,那是走朱元璋老路的人。 一个造反几近于成功的人。 也是这个人攻破了北京城。 对于这个人,朱元璋知道朱由检肯定会讲述的。 相比起李自成,朱元璋更加感兴趣的是朱由检说的九千九百岁的太监。 他是真想听听关于这个太监的故事。 朱元璋也真的想知道一个太监是怎么样的在大明王朝走向巅峰的,还被称为九千九百岁。 这个难度,可不比他造反成功小。 至于朱由检说的什么东林党,朱元璋也猜到了一点。 估计就是朝堂上面的党派罢了。 当年朱元璋自己刚开国的时候,朝堂上也一度出现了党派之争。 什么自己安徽凤阳一带的淮西勋贵,什么刘伯温那边的浙江士子。 估计这个东林党也是一样的存在。 对于朝堂之上的党争,朱元璋是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的。 这个完全就是皇帝自己的事情了。 正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必然就有派系,有派系就必然会有争斗。 既然有了争斗,那就必不可免的会有争执和利益纠纷出现。 有了争执和利益纠纷,那就要大打出手了。 这个不管是市井小民还是朝堂之上的文物百官都是一样的。 哪怕是皇亲国戚、王宫贵胄,一旦有利益纠缠一样是会大打出手的。 这些是不能避免的,也是不可能杜绝的。 这一切只能靠坐在皇位上的皇帝来调解了。 关于朝堂之上官员们派系林立、互相倾轧的事情,考验的就是皇帝的手段了。 就要看看当朝的皇帝们能不能将这些官员们全部都玩弄于股掌之间了。 反正不管朝堂上怎么闹挺,皇权是不能倒的,天下也是不能乱的。 可是现在朱由检竟然说大明朝廷是亡于东林党这个派系的。 那么看来这朱由检即便真的是皇帝,也是不过于此了。 那也是一个不合格的皇帝。 一个不能够驾御住朝堂的皇帝。 对于朝廷之上的党争,朱元璋也见识了不少。 这些他也不感兴趣了,他现在还是对那个九千九百岁的大太监最感兴趣。 朱元璋是真的想听听,这朱由检是怎么编排大明的。 居然还搞出来了一个九千九百对的大太监出来。 听到朱元璋的话,朱由检恭敬的回道:“太祖爷,您先不要急。” “且听不肖子孙慢慢与您讲述。” “北京城是这李自成攻破的,李自成本是我大明的一名驿卒。” “可却在我大明朝廷最为难的时刻蛊惑人心,怂恿百姓们造反。” “最终因为他的带头,天下冒出好多股造反的势力。” “我大明朝廷也因为各地百姓暴动造反而疲于应对,最终被李自成攻破了北京城。” “不肖子孙朱由检也因此而自缢煤山,大明王朝也就此崩塌。” 说完,朱由检低下了头。 眼中流露出一股不甘和愧疚。 虽然大明王朝的崩塌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因为某一个人就能够做到的。 但是李自成总归是那个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朱由检还是将大部分的仇恨都放在了李自成的身上,甚至将大明王朝覆灭的一大半责任归咎于李自成身上。 当然除了李自成之外,还有很多人都是朱由检痛恨的对象。 甚至于是他那个死去的大哥,木匠皇帝朱由校。 说起来,朱由检都觉得自己委屈。 朱由校交给了自己这样一个烂摊子,让他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内有九千岁魏忠贤、东林党,外有李自成和皇太极。 内忧外患之下,朱由检也是无力回天。 第(2/3)页